沒有暖氣的南方,過冬除了一身正氣,還有暖手寶、熱水袋、暖寶寶貼等「取暖神器」,保護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自己。
這些東西是暖和了不少,低溫燙傷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。
低溫燙傷需警惕
人體接觸70℃的熱源,持續1分鐘,皮膚可能會被燙傷;
49℃熱源,持續接觸皮膚3分鐘後,可致表皮損害,超過9分鐘表皮將壞死;
而當皮膚接觸44℃的熱源,持續6小時,可致皮膚不可逆損傷,這種就叫做【低溫燙傷】。
低溫燙傷的溫度一般在44~51℃,皮膚損傷程度與溫度、接觸時間成正相關。
一般情況下,低溫燙傷的熱源溫度較低,疼痛較輕,而且多發生在人們熟睡過程中,不易被察覺。
這是因為使用取暖物品時,由於溫度不會太高,我們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逐漸適應了這種溫度,但這就好像「文火燉肉」一樣,皮膚的表層組織在低熱的狀態下會逐漸脫水,引起損傷。
這樣低溫熱源持續作用,機體組織長時間受熱源的烘烤,會引起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,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。
很多低溫燙傷看上去只是起了個小水皰,但損傷可能已經深達皮下組織。一旦處理不當,會發生嚴重潰爛,長時間都無法癒合。
記好3點避免低溫燙傷!
皮膚嬌嫩,對熱和痛不太敏感的老人、糖尿病人,尤其需要注意。
1. 不要直接接觸
暖寶寶貼的溫度一般在50℃,一定要隔著衣服貼。
熱水袋不要灌太滿,裝70%左右就可以了,外面加個隔熱套,用著才更安全。
2. 注意控制時間
晚上暖被窩用的電熱毯,睡前可以開高檔,既能暖被窩,還可殺菌除蟎。待被窩暖起來後,睡覺之前一定要記得關,冬天睡覺可以不穿衣服,會越睡越暖和的,相信我,親測有效!
使用暖寶寶貼時,每隔一段時間,要記得撕下來換個位置貼。暖和雖舒服,不要貪杯哦~
3. 科學選購產品
無論是哪種取暖物品,都應從正規途徑購買,有質量保證,並按產品說明書正確使用。
最可靠的,就是用上桌面暖風機,小小一個,不耽誤寫作業,打字,閱讀,使用滑鼠,專業暖手。
強風、慢風自由選擇,滿足你的不同需求。安全靠譜,不用再擔心低溫燙傷啦!
滿足上班族、學生的冬日難題,比男朋友更頂用!
發生低溫燙傷,該如何處理?
燙傷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接觸時的最高溫度和接觸時間!所以記住這兩點:脫離熱源,迅速降溫。
然後,利用現場條件迅速開啟「沖、脫、塗、送」四大急救步驟。
沖:用流動冷水輕輕沖洗傷口10~30分鐘,注意水壓一定不要太大,沿傷口周圍進行淋洗。
冷水可以迅速帶走皮膚表熱,以降低對深部組織的傷害。
塗:這個方法只適用於小面積燙傷!可直接用燙傷藥輕柔均勻塗抹於傷口和周邊皮膚。
醫:對於起水泡或者較大創面的創傷,可用無菌紗布或乾淨的純棉毛巾覆蓋在傷口,急救處理後,要迅速送往有救治燒傷、燙傷能力的醫院進一步處理。
如果出現水泡,或者創面明顯較深、創麵皮膚發白等情況,一定要到醫院做進一步處理。不要自己塗醬油、塗牙膏、用冰塊敷、抹紅藥水或紫藥水,這些都不可取!